上期分享了有關青島羅德污泥轉子泵的合作伙伴大慶油田的艱辛發展史,這篇文章我們轉到西北地區,看一下長慶油田的發展歷史。
長慶油田所處的鄂爾多斯盆地是我國第二大沉積盆地,面積37萬平方公里,橫跨陜、甘、寧、內蒙古、晉五省區,蘊藏著豐富的礦產資源。
其中,石油資源量為128.5億噸,天然氣資源量為15萬億立方米,被稱為“滿盆氣,半盆油”。
長慶油田勘探史是伴隨著鄂爾多斯盆地的油氣勘探工作逐漸發展起來的。
鄂爾多斯的勘探已經走過了100多個年頭了(1905-2015)。在此期間,油氣勘探區域由陜北一隅擴展到全盆地;勘探深度由淺擴展到深層;勘探層位由中生界到多工種聯合作業。
20世紀上半葉、乃至中葉,在地處祖國大西北甘肅省的最東端,隴東,即現今的慶陽市,發現了里程碑式的大油田。 在其未發現之前,整個陜甘寧盆地和盆地南部的隴東,在國內外一些界內人士的眼里,微乎其微,不值一提。但隴東地下的油海在沉默中企盼著。
1944年,對我國石油工業有重要貢獻的石油地質學家孫健初一語驚世。他在《發展中國油礦計劃綱要》一文中赫然指出:“陜甘盆地內,有石炭二迭紀淺海相地層,二迭三迭紀、侏羅紀陸相地層,及白堊紀湖相地層,合個計之,為層甚厚,照現在一般人意見,淺海相地層可以生油,而湖相亦可生油。今該盆地內,已有此種之地層,所以極有產油之望”。孫先生的這個科學論述讓處于迷霧中的尋寶人重新看到了希望,創建西部大油田的信心陡增。
1946年抗日戰爭結束后,中國石油有限公司成立,玉門油礦改稱甘青分公司,曾派田在藝、張傳淦等人在隴東進行石油及油頁巖調查,取得了一些可貴的資料。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黨和國家領導人在多次征求地質學家意見和查看資料的基礎上,做出了陜甘寧盆地大規模開展石油勘探的重大決策。
1955年全國第六次石油會議重新部署了勘探隊伍,成立了西安石油地質調查處,于1957年開展了甘肅東部地區(即隴東)的面積詳查和局部構造細測。發現了胡家灣、曹渠子、元城鎮、張家洼、杜家陽區、洪德城、唐臺子和胡宗臺8個構造;并在環縣以南的曹渠子鉆了第一口基準井,獲得了三疊系油砂,又在環縣洞溝沙井子淺探井中找到了白堊系油砂。
1970年位于華池縣城關的慶3井,于8月7日首先在侏羅系地層獲得日產27.2噸的油流,成為隴東地區第一口出油井。而到1971年5月,隴東地區已有6口井連續出油,成了隴東油田開發的“先驅井”。
1972年,長慶油田又成功地打出了109口油井,由此也得到了馬嶺油田300平方公里的含油面積和1.5億噸的地質儲量。會戰還取得了華池、城壕、南梁等6個中小油田、16個出油點的巨大成績。兩年會戰,長慶油田在隴東高原上打出了100多口油井,這些油井大部分在輝煌了一些時日之后,很快便跌人低產期。
通過大量的勘探資料分析,在這里開發的主力油層-延安油層雖然廣泛存在,但厚度一般只有30-40米,最大厚度不足百米,且地層滲透率和壓力低,并最終造成單井產量低下。開發這樣的油層,最好的手段就是對地層增加壓力,通過壓力使地層裂縫增多增長,提高油層滲透率,這就是油田壓裂。
1980年,馬嶺30萬噸煉油廠投產,實現了成品油加工生產。
1981年10月,長慶石油人采取加密、調整、完善的油田開發方針,在馬嶺中區新建中二區、中三區,在馬嶺北區新建北二區,在馬嶺南區新建南一區、南試驗區等區塊,形成了馬嶺中區、北區、南區三大生產區塊;在北二、中三區建成產能3萬噸。重點勘探臨河,通過地震面積普查2口深井鉆探,搞清了盆地構造面貌,證實了坳陷具有地成油地質條件,臨深2井見到了油氣顯示。在油房莊和吳88井區通過鉆探,擴大了面積的儲量。陜甘寧盆地在70年代初進行大規模石油會戰,相繼建成了馬嶺,馬家灘、吳旗等17個油田,使原油年產量達到140萬噸。
80年代中期,在陜北探明了石油地質儲量上億噸、整裝連片的安塞油田。安塞油田位于延安北部,是張思德烈士當年燒木炭而犧牲的地方。這里溝壑縱橫,梁峁交錯,交通不便,干旱少雨,自然環境十分惡劣。改革開放后,聯合國人口與發展委員會撥出專門款項在這里建了黃土源水土保持治理實驗點。
1983年塞1井、塞6井發現了工業油流。為了科學有效地開發安塞油田,長慶石油勘探局組織技術人員到美國CER公司學習,并做油田開發可行性方案。美國專家在研究3口井資料數據后,連聲喊“NO!NO!”他們認為這樣的油田在國外被稱為“邊際油田”,靠中國現有的技術和實力去開發是根本不可能的。長慶石油人抱著為國爭光、為石油人爭氣的雄心壯志,開始了艱難地探索。
1988年,在安塞地區拉開產能建設的帷幕,先搞了6萬噸先導性開發實驗,取得了初步經驗。
1989年,又在安塞地區進行工業性開發實驗,建產能8萬噸。為了攻克特低滲透油藏開發難關,科技人員在實踐中總結出了油層壓裂改造、叢式鉆井、精細注水、油藏模擬等8項配套工藝技術,使單井產量由平均不到2噸達到4噸,個別井組甚至達到10噸以上。在地面建設上,總結出“從簡,從省、從快,廣泛采用新工藝”等建設原則,高速度。高效益地建設了王窯、侯杏、坪橋三個不同的油區開發模式。
2011年12月27日,在我國中西部的鄂爾多斯盆地,誕生了一個年產油氣當量突破4000萬噸特大型油氣田。這是長慶油田人在世界罕見的“三低”油氣田創造了高效開發的奇跡。